企业法务管理讲座清单
来源: | 作者:姜晓亮律师 | 发布时间: 2019-03-17 | 10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企业法务管理讲座清单

 

姜晓亮律师  国际法学硕士 微信 colawcn

 

1.1  供应商管理的法律问题

公司在生产淡季时,有必要研讨与各供应商签订下一期的年度供应合同,并就供应商开发;供应商评估;供应商合作;供应商绩效管理等进行完善。参加人员为公司的相关领导及采购,财务,物流经理等。顾问单位也可以提出新的研讨课题。

    在研讨之后,对下列与供应商管理相关的合同及履行合同的单证,进行修订和规范,如:年度供应合同,单一供应合同,质量管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供应商评估制度,物流合同;保险合同;设备买卖合同及维修和保养协等。以避免和控制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完善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质量,财务及物流等部门的职责,避免部门之间的推诿,完善质量异议的相关证据收集,如合同及质量协议,质量检测报告及通知函(快递凭证),质量不良函件(快递凭证),双方协商记录(会客单),退货通知及退货凭证,库存清单及照片,仓储费用清单等等,并及时建立不良品质量档案;同时在供应合同中约定质量鉴定机构,从而在处理质量纠纷中处于有利地位。

    完善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如供应商的技术;质量;交货;服务;质量控制能力、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员工素质、合约执行能力等。

 

1.2 采购合同条款法律分析

1.)采购合同管理程序

2.)常用的采购合同

3)主体条款

4)合同条款:定金条款;收货条款;支付条款;发票条款; 标准条款;产品责任;留置权放弃;送达条款;不可抗力;争议解决条款;签字盖章

5)保密协议

6)质量协议

7)合同审查

 

1.3 应收款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预防

    企业有必要对应收款的管理,客户资信评估;销售合同的完善及风险避免;客户的产品质量要求与供应合同的配套等问题,进行研讨。参加人员为公司的相关领导及销售,财务等管理人员。

在研讨之后,实施应收帐款的事后管理。首先,落实对帐,对不按时付款的所有客户用快递寄送对账单,对帐单应特别注明退货、换货,冲抵款,折扣款等情况;部分对账后还不付款的客户发催款函;其次,对大笔金额的应收款应上门对帐,同时观察客户的经营情况;最后,对信誉不良或无法合作的客户,对帐后应及时发警告函和律师函,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对所有客户进行的考核和评估,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欠款情况、执行合同的能力等情况,授予各类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并明确公司管理中对不同信用额度和期限的审批权限。对欠款金额巨大的但还需继续合作的客户,应委托律师对其上一年度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客户的风险度。

    规范对销售合同及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所有单证,增加合同中的对账条款(前期对账和中间对账),涉及产品质量要求的条款必须与供应商合同的质量条款一致,对资信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争议解决方式,并请法律顾问审核,以避免和控制的经济纠纷,减少损失。对大客户的格式合同,也应据理力争,按照本公司销售合同的范本,进行相应的修改。

 

1.4 产品责任法律风险及管理 

1)产品责任法概述:产品定义;产品缺陷;缺陷的种类;产品责任;产品责任的构成条件: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

2. 美国产品责任法任:产品缺陷的认定;生产者承担产品危险警告义务的范围:产品责任的归责理论:疏忽责任;担保责任;严格责任;限制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免责理由;被告的抗辩:赔偿范围: 财产损失的赔偿;商业上的损害赔偿;惩罚性的损害赔偿:对损害赔偿的限制 

3. 德国产品责任法:联邦德国议会《产品责任法》:产品缺陷:产品责任的归责:责任主体:免责:损害赔偿及限额 

4. 日本的产品责任法:日本的产品责任法两个发展阶段:责任主体:免责

5. 欧盟产品责任法:欧洲经济共同体理事会《关于对有缺陷的产品的责任的指令》: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生产者(Producer)的定义:关于产品的定义:缺陷(delects)定义;欧盟和中国对“缺陷”认定区别:损害赔偿:对产品责任的抗辩:时效:赔偿的最高额

6. 中国产品责任法:缺陷;产品缺陷的证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销售者的过错推定责任损害赔偿范围;财产损失的赔偿;人身伤害的赔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产品责任的免除

7.产品责任法律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过程:法律风险评估;产品责任法律风险识别;形成法律风险清单:风险管理过程-评估模块;风险测评:确定重大法律风险:应对模块;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现状;制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监督和检查;控制实施评估:方法

 

1.5 信用证纠纷的预防研讨

信用证纠纷不但涉及包括国际条约、国内法以及UCP600为主的一系列国际惯例在内的信用证法律,还涉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等实务操作规范。如何正确预防涉及信用证的纠纷,构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帮助顾问单位提高信用证法律风险防范水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建议各单位根据需要选择举办一次信用证纠纷司法解释及纠纷预防专题研讨。 参加对象为公司的负责人;财务人员;进出口管理人员;及相关的主管和业务经理等。

1)信用证交易中涉及的基本法律关系  

2)信用证纠纷案件呈现的特点

3)信用证独立性原则

4.)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

5)信用证欺诈例外认定的情形        

6)司法实践中的信用证欺诈认定

7)止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条件和程序  

8)信用证欺诈与信用证诈骗的界限    

9)信用证项下担保纠纷

 

2.1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企业在进行研发,应用,营销工作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产权的功能,从法律、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对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设定、保护、实施和管理等所做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是企业从自身条件、技术环境和竞争态势出发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为形成核心竞争力或独特竞争能力并实现创新目标而采取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对策和措施。

 

2.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规范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客户以及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有必要根据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研讨之后,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就企业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秘密、商标权,著作权,域名权等权利,建立或完善个性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适用于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在供应管理,客户管理,设备管理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涉及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协议等,进行修订和规范,以避免和控制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和侵权。

 

2.3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鉴于企业的经办人员对展会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程序的不熟悉,前期又没有做好预防工作,有时会被其他参加商投诉而要求撤展;有时对于自己的产品被仿冒的而因没有权利证明,从而无法阻止仿冒者参展。因此,企业在平时就应做好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掌握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防患于未然。

1) 确定参展产品的知识产权权属

2) 熟悉展会知识产权规则

3) 参展前的准备工作

4) 提起知识产权投诉

5) 应对知识产权投诉

 

2.4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策略

企业如果发生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再着手处理,如同临渴掘井;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必须前期进行预防与控制工作;因此,有必要就顾问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进行研讨,并落实具体的工作计划,以防患于未来。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与保护商业秘密相关的法律法规

2)商业秘密范围

3)商业秘密流失的渠道

4)企业如何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5)企业与职工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竞业限制协议

6)企业各项保密措施完善;反泄密机制制定与实施;各类保密协议的规范

7)如何避免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

8)侵犯商业秘密的处理途径及方法;商业秘密的刑事报案;商业秘密侵权中的原告证据;计算经济赔偿额的依据与计算方法

 

2.5 商业秘密侵权案中的电子邮件证据

讲座内容:

一、电子邮件证据的相关问题

(一)电子邮件证据的表现形式

(二)电子邮件证据之保全

二、电子邮件之主体认定

(一)邮箱归属的认定

(二)对收发件人的认定

三、电子邮件之内容认定 

四、电子邮件证据的取证与举证

(一)取证

(二)协助鉴定机构、公证机关进行电子数据的范围审查。

(三)取证方式

 

2.6 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

针对企业在商标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商标法律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目前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的现状,剖析各类企业商标保护制度的缺陷,提出完善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运用的设想,期望给企业商标法律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商标创造策略

2)商标注册与管理

3)企业商标使用

4)商标保护

5)驰名商标

6)律师提供商标法律服务的方式

 

2.7 浅析企业网站的著作权保护

    分析涉及企业网站著作权的相关纠纷,探讨企业网站著作权的权利确定,证据固定,网络服务商的帮助侵权行为及法律救济等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并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互联网具有无地域性的特点,企业网站所涉及的著作权保护,跨越不同的地区或法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与网站相关的著作权的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为网站内容的文章,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以及根据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构思进行选择或编排而形成的网页,应当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企业在网站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预先考虑著作权保护问题。

 

3.1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管理

一.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管理综述

二.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分析

1)新职工录用的风险管理                

2) 劳动合同的风险管理

3)岗位责任的风险管理

4)规章制度的风险管理

5)劳动合同解除的风险管理

6)工资与加班的风险管理

7)工伤法律风险管理

     

3.2 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分析

1)劳动合同的分类及附件

2)新职工版的劳动合同

3)续签版的劳动合同

4)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5)劳动合同的变更

6)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与单方解除

7)劳动合同的档案管理

 

3.2 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技术培训之服务期纠纷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服务期条款,允许企业在对职工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后,与职工订立服务期协议,约定违约金数额。以此衡平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利益,保证企业在为职工提供专项培训后可以获得职工付出的相应劳动回报,避免职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针对目前发生各种类型境外技术培训服务期纠纷,如:有的企业在外派的工程师在境外培训结束后,直接到第三国工作;有的工程师在履行服务期义务时,消极怠工,从而促使企业解除与其的劳动关系,从而到达不承担培训费用的目的。为避免企业与受训职工的境外技术培训服务期纠纷,有必要对履行专项技术培训协议的相关焦点问题进行研讨。

 

4.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之解读

    2012年2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指南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不仅要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还要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应对并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南提出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原则、程序、内容和一般要求,提供了企业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

   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要审慎管理,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还要纳入决策过程,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要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在法律风险的识别中,建议企业首先查找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重要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然后对查找出的法律风险进行描述、分类,对其原因、影响范围、潜在的后果等进行分析归纳,最终生成企业的法律风险清单。

    建立法律风险清单后,企业要对识别出的法律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明确各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或者确定法律风险等级。之后的法律风险应对不仅要选择应对策略,还必须评估风险应对现状,制订应对计划。

    企业还应实时跟踪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及时监督和检查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状况,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企业也可选择建立重大法律风险预警制度。

企业要建立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规范将法律风险纳入到流程控制中,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的统一理解和执行。

 

4.2   企业管理中的电子数据证据

    企业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文档和记录,这些资料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也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证据。但许多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对这些重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保存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内控内审人员对日益增多的各种电子数据证据等的获取和固定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

    为此,有必要从司法实践,企业管理,电子数据管理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企业管理中所需了解或初步掌握的电子数据证据管理技能。

    参加研讨人员:企业高管;法务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研讨要点:

1)企业所面临的电子数据证据风险

2)电子数据证据之取证及涉及企业的常见问题

4)电子数据证据的公证保全

5)竞争对手之网上侵权主体的确认

6) 手机证据的提取,关联分析,展示

7)企业进行电子数据证据司法鉴定

8)在诉讼与仲裁过程中电子数据证据的展示方法

 

4.3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思考

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发生服务器被挟持,网络瘫痪,密码被盗等网络信息安全案件。企业的正常营运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而信息安全案件一旦发生,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企业加强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防范,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

     企业网络和信息安全主要是设备的信息安全,涵盖网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涉及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入侵的监控;涉及以用户(包括公司职工和外部相关机构人员)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的身份管理、身份认证、授权、审计等等。

 

4.4 执行安全生产法,变事后补救为事先预防

1) 安全保障

2) 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

3) 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4)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 重大危险源管理

6) 职工的义务

7) 法律责任:安全资金投入所负的法律责任;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违反危险物品管理的法律责任

8)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